2014年11月4日,我院赴台交流生方麻迪同学,在台湾著名平面媒体《旺报》发表署名文章:《真是一座温情的岛屿》,以清新的笔调,记述了交流两个月来对台湾的细腻观察。
方麻迪是我院2012级旅游管理1班同学。入学以来,该同学学习认真刻苦,曾先后获得2013年校级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志愿者、永利集团304am登录优秀学生,以及2014年校级先进个人等荣誉。方麻迪同学还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2013年至2014学年,该同学曾担任永利集团304am登录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策划部部长,为我学生校志愿者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并于2014年暑假赴甘肃省积石山志愿支教1个月,并是我院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主持人。2014年9月,方麻迪作为我校交换生,赴台湾东海大学交流学习。该文为方麻迪同学在台交换学习所作。
《旺报》为台湾中国时报集团所属媒体,于2009年8月11日在台北创刊,每日4开40个版,以报道大陆经济新闻为主。其宗旨是“聚焦大陆,唱旺两岸”,广泛向台湾读者报导中国大陆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状况,务实引导台湾民众对大陆进行更真切的了解,盼望达到让台湾旺起来,进而让两岸一起旺起来,做到真正的“世界NO.1”。2010年3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在接受台湾《旺报》专访时,曾称赞《旺报》的发行,“为两岸之间又打开了一扇相互了解的窗口,又构建了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
文章版面
附原文(繁体字):
真是一座溫情的島嶼
文/方麻迪
九月中旬,拿著早早定好的船票與機票,作為一個交換生,我就這樣踏上了台灣那片嚮往已久的土地。在廈門的碼頭等待輪渡時,看著波浪激蕩的海面,台灣近得似乎用眼光就能觸摸到。曾經坐船去鼓浪嶼遊玩,每次船行至海面中央處,船上的導遊總會用一口帶著濃濃閩南口音的普通話告訴船上的遊客:“各位,對面就是金門,就是台灣咯!”也算是讓沒有去過台灣的陸客近距離地感受那個美麗的寶島。而此時,我將不再遠觀台灣。
1.初見台灣
半個多小時后,船隻就抵達了金門。一下船,所有指示牌上的文字變得熟悉又陌生起來,是的,它們都是繁體字。我開玩笑地和同行的朋友們說:“感覺畫風都不一樣了呢!”放眼望去,街道整飭乾淨,低矮而又略顯陳舊的房屋卻並不顯得破敗,反而與眾多夾竹桃相映成趣,構成一番田園牧歌式的圖景。我正思忖,一個樸準的“台灣腔”就在我的身旁響起:“你們都是從大陸來的交換生嗎?”往身邊一看,原來是一個戴米色鴨舌帽的老爺爺,便向他點頭致意。“那是來念哪一所大學?”他又問。“是東海大學。”回答完后,他豎起大拇指: “贊!”這突如其來的問候讓我一下子忘記了手機出境后沒有信號所帶來的疏離感,好像來到台灣只不過像在大陸坐動車從一個省旅行至另一個省一樣親切方便。而大家乘上機場大巴的剎那,看到每個座位上方都有音響與話筒,也都發出了驚歎的聲音。在持續的興奮與驚喜中,我們搭上了飛往臺中市的飛機。
2.生活在東海
還沒來東海之前,“全台灣最美麗的大學”這個名號就已經在我耳邊打了好幾個轉。當她真正出現在我的眼前,我一下子就相信了這樣的名號不是子虛烏有。不是因為她有鋪天蓋地的綠蔭,也不是因為她有兼具中國元素和現代主義風格的路思義教堂,而是她那份充滿禪意的氣質。走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親身體驗到那著眼于細小之處的溫暖。從寢室一出門,就會看見室友在門上貼的便利貼,上面寫著:“輕輕地開門,輕輕地關門,是關照他人,也是一種生活習慣,謝謝你。”去飲水機上取水,每個按鍵的右邊都有對應的盲文。下電梯時,有専為用輪椅的殘疾人設計的按鈕。寢室的大樓下,殘疾車道上沒有任何阻擋前行的異物。人情的淡漠和都市生活的麻木感在這裡似乎被遺忘了,人也好像容易變得心平氣和。這也讓我想起了上海——那個飛速轉動大步向前走的地方,曾經在上海一段短暫的生活讓我感受到了國際化大都市的繁華與方便,這的確是個如此精彩的城市,但是我也無法忘記那兒戾氣沖天的地鐵,每個人都很急、很趕,像是被時間剝奪了自由。看著他們一臉焦急的樣子,我都會非常擔心——擔心他們把生活弄丟了。
3.好脾氣的公車司機
來台灣的第二天去市中心閒逛,一不小心就忘記了時間,轉眼間連公車的最後一班都可能要趕不上了。正當我和朋友站在街頭東張西望地等待時,一輛小小的公車在我們面前緩緩停下,於是我們急急忙忙地鉆上車。司機是個有點上了年紀的叔叔,看見我們緊張的樣子,連連對我們說:“慢慢來,慢慢來。”窗外是寧靜的夜色,過去在書上唸到:台北的夜是喧囂的。而此時,台中的夜卻示以我們截然不同的風光。車廂里只有少數的乘客,都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或發呆或擺弄手機,一切都是沒有聲響的。奔波了一天,我漸漸有了睡意,於是在車上小憩了一會兒。下車時,有幾分睡眼惺忪,走路也有點晃晃蕩蕩,像是微醺。司機看了我一眼,用很輕的聲音說:“下車要小心來往的車輛哦!”那一刻,突然心裡就亮堂了起來。我原本以為,那天晚上是運氣好,碰到了體貼的司機。之後多乘了幾次公交后,才發現這樣的溫情屬於這裡大部分的司機。耐心給每個乘客解答路程上的問題,提醒乘客下車要注意安全,平靜地對待每一次堵車。乘坐這裡的公車,更像是在接受一種“服務”,而非“受罪”。臺中市沒有捷運,但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群司機,絲毫沒有影響到這個城市的便捷。
4.出於真情還是出於習慣
台灣人的溫情與善良常常讓初到此地的人們心生感動。然而,卻也有一部分人開始思考:這樣的溫情,究竟是發自于內心,還是說只是像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式微笑一樣,是一種久而久之的習慣?室友來自於台南,她告訴我:在台灣,做服務業的人其實也挺不容易的。比如公車司機,如果脾氣暴躁對乘客不好的話,很有可能第二天就被曝光在網路上了。台灣民眾大多數對社會有著一種責任感和關懷之心,很多人都在思考著如何讓台灣變得更好。因此,對於政府的監督、對於服務機構的監督也許就漸漸地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台灣人習慣於檢視他人轉而習慣於檢視自身,因為只有個體的完善才能推動社會整體的完善。我想,不管這樣的一份溫情與善良究竟是真心還是習慣,它最終都使台灣社會變成了一個更加文明的家園。而從人性本身的角度出發,微笑總比冰冷的表情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溫柔地對待他人,原本就是成長路上的一堂必修課吧。
当日《旺报》报头
方麻迪同学在台湾